在剛剛結束的ICTC2013會議上,DVB+OTT成為廣電行業的熱點,并一致認為這是眼下廣電行業必須盡快發展的模式。各種OTT業務的基礎是互聯網,并且在高性能的終端上實現,這些終端就是各種智能終端。從大家對智能終端的定義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智能終端可以理解成傳統的個人電腦。也就是說,廣電的DVB+OTT要在類似個人電腦的終端上實現,這是一個改變廣電命運的重大舉措。但早在8年前,美國廣電錯失了一個送上門來的開展DVB+OTT的機會。
2006年,英特爾、戴爾、惠普、ATI、索尼等公司通過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以及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向NCTA(美國國家有線和通訊聯盟)提出訴求,要求有線電視行業制定的DCAS(也稱下載CA技術)標準兼容個人電腦,試圖讓個人電腦成為電視終端。(參見《下載CA在美國的艱難歷程》)
完全開放的DCAS技術是一種可以應用在PC及高性能智能終端上的新一代電視加密技術,可以在互聯網環境下安全運行,保障廣播電視信息安全。借助這項技術,各大電視機廠家生產的智能電視將直接成為廣電終端,不需要再外接一臺笨重的機頂盒。
目前,大量涌現的智能終端,有很大部分在性能上已經超過2006年的個人電腦。從智能終端的行業定義上看,與個人電腦沒什么不同。因此,2006年PC界要求將個人電腦作為電視終端,實際上等同于將智能終端發展成為廣電的電視終端,但遭到拒絕。
現在,高端的智能電視都已經具備了機頂盒的硬件功能,僅僅因為缺少明確透明的下載CA技術規范,使得電視機中的機頂盒硬件功能近乎全部被閑置。這種阻礙力之大難以想象,甚至連蘋果公司都無能為力。喬布斯在生前最后的時光里,曾無奈的表示,索尼、松下和我們都已經盡力了,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將一個盒子放到另一個盒子里。這被包裹的黑盒子,不僅在安全上漏洞百出,更是在長達十幾年的數字電視發展歷程中,將全世界廣電終端產業與IT業隔絕開。既得利益集團害怕DCAS將其取而代之,千方百計阻礙DCAS的成長,才使DCAS的創新在美國停止了。
蘋果在2007年推出蘋果手機作為移動智能終端技術誕生的標志,智能電視開始于2009年,如今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的技術平臺已經開始統一。由此算起,廣電終端的智能化已經落后6年,按照“摩爾”定律就是落后了4-5代!
2006年PC產業打算將PC作為廣電終端的努力,如果得到NCTA的支持,到現在開放的下載CA已經是包含PC在內的各種智能終端的標配,廣電的電視業務可能早已經拓展到所有終端,有線電視行業早就引領了信息消費的潮流。
2013年,泰信盒子T1的問世結束了廣電缺少智能終端的歷史。泰信對NGB下載CA接口規范進行了擴展,使其可以支持智能卡CA,并建立了開放的技術論壇,對外開放了泰信盒子的接口規范,方便DVB工程師根據標準的NGB接口開發應用軟件,泰信推出盒子的目的是為實現廣電機頂盒的市場化銷售進行有益的探索。泰信的舉措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