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ICTC會議期間,OTT成為熱論的話題,縱觀市場現狀,廣電的未來令人擔憂。廣電擁抱互聯網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在群狼圍攻之際,廣電該如何突圍?情況嚴峻的是,面對各種OTT機頂盒及智能電視機的大軍壓境,廣電終端的標準化滯后,導致各個廣電網絡自立標準的機頂盒與OTT機頂盒相比技術異常落后,而性能強勁的智能電視機卻不能看廣電的電視,卻成了OTT運營商的終端,電視機與廣電沒有了聯系。這種情況就好比裝備差且沒有紀律的部隊上前線迎戰強敵,同時還要應付內部的叛變。
適合產業化的標準是產業化的助推器,是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更要符合經濟規律。作為IT基礎的芯片行業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是說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實際上是在描述一個經濟規律,即價值規律、競爭規律相互作用的結果,其核心就是市場的核心是創造價值,然后才有需求,能夠創造價值者才有資格參與競爭并存活下來。
“摩爾定律”就是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芯片價值,由此產生的新的需求可以帶來更多的利潤,通過競爭達到新的供求平衡。再通過創新提高芯片價值,在競爭機制下進入下一個供求平衡,不斷循環升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要利用市場規律驅動創新,讓企業間有一個開放公平的競爭環境,而不是人為的進行干預。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本應該由市場規律決定發展的行業,在政府干預下,市場被扭曲,其發展一定不會順暢。廣電機頂盒市場就是這么一個典型的行業,廣電借助政策保護獨霸一方,不論群眾接不接受強制銷售指定的機頂盒,根本沒有走群眾路線,一方面讓廣電失去了市場活力,同時也讓其失去了創新發展的機遇。廣電的機頂盒談不上群眾路線。在智能終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機頂盒的技術落后也成了廣電發展的包袱,發展空間被大大壓縮。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提出市場經濟的有效性,認為任何對市場的干預,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講都是無效的。比如,前段時間公布的第三季度國民經濟數據,信息產業產值大幅上升,而同屬信息產業的廣電數字電視產業卻在大幅萎縮,整個產業狀況在新競爭環境下開始惡化。
但因廣播電視具備傳媒的屬性,涉及文化和意識形態,對人民群眾起到宣傳教化的作用,政府有理由進行干預,但干預應該僅限于電視臺和播控平臺,網絡傳輸不應在干預之列,應充分市場化。所以,如果將廣電網絡要發展成一個成熟的產業,就必須尊重市場規律,讓市場驅動此行業的創新。然而,現在在推動廣電網絡向市場化發展的時候才發現發展了那么多年,在關鍵的終端領域,至今還沒有制定最起碼的市場化所需的技術標準體系,已有的技術標準體系也與市場嚴重脫節。
在我國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各個廣電的技術標準各不相同,各自擁有自己的標準體系,形成了一個個自由王國獨霸一方,市場化程度非常有限。分析其中的共同特點發現,在廣電終端領域,采用了大量的高度封閉私有的黑盒技術標準。因為不能與開放難以有效地與互聯網融合,廣電終端至今還是停留在封閉的功能機狀態。
三網融合的基礎是寬帶互聯網,也是信息消費政策的落實基礎,當寬帶中國戰略實施之后,電信運營商及互聯網公司也能有條件提供高清直播業務,廣電網絡由傳輸電視的唯一通道變成之一,沒有寬帶基礎的廣電快速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廣電長期的壟斷形成了一個圍繞機頂盒的既得利益集團,缺少標準和競爭導致廣電機頂盒技術落后,各種先進的智能網絡機頂盒和電視機蜂擁而至,正在搶食廣電用戶。而廣電至今還沒有什么實際動作應對,在互聯網技術推動下廣電不可避免地會被邊緣化,陷入更深的危機。
因此,廣電要深刻認識到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以促使整個廣電產業走出一條符合經濟規律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