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通信世界周刊中唱衰廣電的言論中提到:隨著FTTx高效推進,電信IPTV業務也將突破三網融合試點范圍限制,呈現出燎原之勢。廣電有線網絡卻愈加陷入令人堪憂的“等死模式”。如今,廣電業界正承受著生存危機的煎熬。
正如通信世界周刊中唱衰廣電的言論中提到:隨著FTTx高效推進,電信IPTV業務也將突破三網融合試點范圍限制,呈現出燎原之勢。廣電有線網絡卻愈加陷入令人堪憂的“等死模式”。如今,廣電業界正承受著生存危機的煎熬。
廣電重癥纏身而諸侯割據卻依然嚴重。雖然總局要求各省加快整合步伐,對各地市縣廣電網絡實行“削藩”,但是新的省網班子不但缺乏運營管理經驗,而且有的甚至堂而皇之地與供應商結合,頗有培植利益小團體之嫌,被整合的小網老總更是口服心不服,這種整合狀況,廣電內部管理不一團亂麻都難,還談何參與市場競爭?
站在全國的高度,即使各個省網完成了整合,如果國家總公司遲遲不能成立,各地省網依然是諸侯割據,其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班子,甚至是個別決策者。但很多決策者來自宣傳部門,很多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一片空白。這樣的團隊和既有技術又有人才,更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并且武裝到牙齒的電信運營商競爭,可以想象,一旦失去政策保護,勝負旦夕之間即有定論。
來自社會以及電信、聯通集團總部任務壓力下,寬帶中國正呈加速推進態勢。在市場博弈中成長起來的電信運營商,顯然對市場的理解比高度行政化管理的廣電運營商深刻得多,在政策不利的情況下,能夠利用優勢資源深度布局,加速拓展帶寬的同時,迅速發展用戶。“截至去年年末,全國IPTV用戶約1500萬,保守估計今年年末IPTV用戶數將達4500萬?!睒I內專家吳純勇表示。預計到今年年末,地方有線與電信運營商在寬帶速率以及業務領域的差距將繼續拉大,地方廣電如坐針氈而無計可施。
廣電網絡賴以生存的電視屏幕已不再專屬廣電。這一方面和廣電固執己見地認為控制了機頂盒就可以控制電視屏幕的落后偏見有關,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也開始和電視機廠家示好,在優勢互補的情況下正在打造一個更大的產業鏈。電信運營商想借助智能電視機讓使用者通過網絡自由觀看視頻,進而產生寬帶網絡需求通過增加寬帶賺錢;而電視機廠家則借助電信的寬帶網絡增加智能電視的銷量,并借機利用電視終端開展增值業務,互惠雙贏,相得益彰。但這種做法無疑是端了廣電網絡的老窩。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智能電視和電信運營商的這種斷送廣電網絡命運的合作正在成型,并且完全是在原有市場化競爭的框架下形成的,一旦兩者的合作度過磨合期,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廣電網絡將欲哭無淚。
我國每年電視機產量超過1億臺,內銷達4000萬,電信寬帶用戶每年以3000萬的速度增長,智能電視三年自然更換和增長就超過有線電視用戶。它們的合作可以拉動每年大約5000億的GDP內需,并帶動整個信息產業的技術進步。所以,電信和智能電視的合作是政府所樂見的,恐怕任何以行業利益為出發點的行政命令都難以阻止,這又從大的格局上決定了廣電網絡的命運。
與電信和電視機廠家的合作相比,廣電網絡至今技術標準不統一,只能依靠越來越落后的機頂盒發展業務。每年廣電各自定制的機頂盒所拉動產值尚不足40億,不到電信陣營的1/100,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這個封閉產業中誕生的機頂盒是一個讓老百姓怨聲載道且不受歡迎的產品,僅僅讓少數人受益。
當廣電業界在為廣電發展而糾結的時候,來自日本的一則爆炸性事件再次刺激了業界敏感的神經,日本自以為堅不可摧的B-CAS數字電視加密系統被徹底破解,波及1.5億用戶,給廣電運營商帶來的損失可能高達上萬億日元。而中國各地的廣電也采用了和日本類似的智能卡加密系統,技術水平卻遠不如B-CAS,在一些地方也出現了破解卡,如果增加能夠吸引人的節目,勢必快速擴散。不安全的加密系統像一柄隨時都要掉下來的劍懸在中國廣電運營商頭上,在網絡黑客的推波助瀾下隨時有可能進入“等死模式”更加惡化。
B-CAS的破解是數字電視和互聯網相結合的結果。但時下為扭轉困境而誕生的DVB+OTT正是B-CAS被破解所需要的DVB融合互聯網的環境,也是三網融合進程中有線電視扭轉困境的必經之地。當有線電視被迫與互聯網相結合時,有線電視是啟動了“自毀模式”還是涅磐重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