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N2015 吸引了全球來自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家企業和機構參展。
今年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CCBN)明顯比去年熱鬧多了。與之相應的,是OTT(基于開放互聯網的視頻服務)的相對淡去,以及4K超高清電視的火熱登場。
3月26日~3月28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CCBN2015)在中國國際展覽館舉行。作為廣電行業的風向標,在“三網融合”具有試點意義的最后一年,其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大家對于三網融合究竟去向何方的猜想。
重新定義“三網融合”
2009年,三網融合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0年1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并明確了時間表。
按照部署,我國三網融合將包括兩個階段。其中,2010年至2012年是第一階段,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探索形成保障三網融合規范有序開展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2013年至2015年則是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實現三網融合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提“三網融合”,表示“要全面推進三網融合”。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三網融合的主流理解,是指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能夠相互滲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為全世界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在內的綜合多媒體業務。然而,在本屆CCBN展會上,CCBN組委會主任委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院長鄒峰則對三網融合進行了重新定義,明確指出,“‘三網融合’不是要將廣電、電信和互聯網打造成一個網,而是要在同一網絡上實現三種來源內容的承接和傳輸,真正地從內容層面實現融合”。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強化互聯網思維。鄒峰的這一定義顯然與這一精神一脈相承。而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看來,“融合發展是廣播電視的唯一出路。”
也正因如此,在CCBN 2015主題報告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聶辰席提出了“智慧廣電”的概念,即“要堅持融合創新、協同覆蓋,打造無處不在、數字智能的廣電網絡”。
互聯互通
“三網融合”涉及技術、業務、行業、終端及網絡融合。對廣電而言,經過4年多的摸索與思考,網絡整合終于成為其壯士斷腕的自我拯救之舉。
2014年5月28日,作為有線電視網絡參與三網融合的市場主體,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在歷經4年一波三折的組建過程之后,終于掛牌成立。時隔一年,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景春3月25日透露,目前該公司“開局良好”。他進而表示,如果說2014年是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的組建年、起步年,那么2015年將是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的關鍵年、乘勢作為年。“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網絡整合,使命就是互聯互通。”
在趙景春看來,為適應信息網絡發展新形勢,有線電視網絡面臨著多重必須破解的課題。具體而言,從傳輸上要向雙向化、IP化、寬帶化、智能化發展;從網絡體系上,有線要與無線、衛星協同智能發展;從業務形態上,要由固網向固網與移動網轉變,覆蓋任何地方、任何時段、任何終端,滿足直播、點播、多向互動和多種需求的泛在業務。用聶辰席的話來說,則是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有線、無線、衛星、互聯網等網絡傳輸資源,實現網絡間的互聯互通、無縫切換和可管可控”。
作為中國最大的三網融合龍頭企業,北京數碼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嗅覺”無疑很靈敏。《中國科學報》記者在CCBN 2015數碼視訊的展臺上,已經看到了可以在衛星、互聯網、有線網絡間自如切換的解決方案。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方案是公司剛剛推出的。
正在發生的變化
張天若是北京數碼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媒體產品線總經理。3月26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談及廣電從高調倡導三網融合到提出“智慧廣電”的變化,這位年輕有為的日本早稻田大學博士認為,其實質“都是廣電在應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發展所帶來的沖擊”。
而鄒峰也坦承,“廣電最大的沖擊來自于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
本屆展會上,英特爾公司攜手數碼視訊、湯姆遜視頻等合作伙伴,集中展示了基于英特爾第四代酷睿處理器的媒體處理解決方案。英特爾公司網絡平臺事業部媒體處理部門經理姜怡然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目前從市場來看,增長最快的領域是移動互聯網,其次是OTT。
湯姆遜視頻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高級銷售經理營政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與傳統有線電視市場相比,IPTV、OTT等新興媒體市場份額在逐漸增大,而且這一趨勢在加快。
CCBN 2015之所以比上一屆熱鬧,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是大家對廣電的未來又多了些期待。而在本屆CCBN展上,到處可見的4K超高清電視就是廣電彰顯優勢的亮點之一。
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英特爾與四達時代合作推出的4K高密度視頻處理解決方案,通過4K攝像頭進行現場視頻采集,進入媒體服務器做實時編碼,僅在4秒鐘的延時后,就可在4K電視上展示。四達時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目前業界在4K編轉碼方面最短的延時”。
姜怡然告訴記者,伴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發展和普及,以及網絡接入速度的不斷提升和社交網絡的不斷延伸,視頻媒體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如廣播電視、新媒體、安防等多個行業。此外,人們消費視頻內容的習慣也在發生悄然改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觀看視頻的時間越來越長,對視頻的畫面尺寸和清晰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要求更多媒體處理資源來支持各種屏幕尺寸和視頻格式。
據思科公司預測,到2018年,超過三分之二的移動數據流量將是視頻。從2013年到2018年,移動視頻將增加14倍。
3月26日,在中國國際廣播影視發展論壇(CCBN-BDF)上,杜百川也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就全球互聯網流量而言,固定互聯網的流量年增長率約為20%,而移動互聯網的流量數據卻在以每年61%的速度增長。另外,從互聯網視頻用戶的增長來看,固定互聯網的用戶增長率是27%,移動互聯網的則是70%。
( 計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