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統一技術標準,實施廣電終端的市場化銷售,等于向產業界敞開了一個3000億元的巨大機頂盒市場,推動技術創新,帶動更為巨大的智能終端產業,將廣播電視傳輸通道擴展到各種智能終端,保障主流媒體在建立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主導作用。
正文:
以下數字是以有線電視能夠緊跟技術和市場發展步伐,全部依靠機頂盒發展為前提的估算。
我國有線電視用戶大約有2.3億,數字電視機頂盒用戶為1.7億,如果全部完成數字化還需要有0.7億機頂盒。如果按照全部數字化后的2.3億用戶計算,綜合考慮早期較高的標清機頂盒價格,以及現在高清機頂盒價格,按照每臺機頂盒平均300元計算,物流、倉儲、上門服務每戶平均50元,每戶綜合成本為350元。全部數字化機頂盒總花費為800億。
因為機頂盒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機頂盒幾年就壞掉,有的甚至可以到10年,平均按照6.5年的使用壽命計算,2.3億的機頂盒每年需要更換3500萬臺,每年的花費大約122億。
電視技術2014年開始向超高清方向發展,預計2016年4K超高清將開播,屆時高清機頂盒需要向4K超高清,甚至8K超高清更換。因為超高清機頂盒的硬件性能相比高清至少有4倍的提升,同時也推高軟件成本,即使按照現在機頂盒造價的2倍計算,包含部署費用每臺為650元,2.3億用戶需要花費1500億。
如果將來再從4K超高清向8K超高清過度,機頂盒預計會超千元。即使綜合成本按照1000元計算,廣電費用需要2300億。
按照每臺機頂盒耗電平均10瓦,按照每天開機3-4小時,2.3億臺機頂盒在使用壽命周期內的耗電相當于一座百萬千萬級的中型發電廠一年的發電量,如果隨著用戶需求的提升,中國機頂盒像美國那樣具備PVR錄像功能,需要較長的開機時間,能源消耗將會更高。有報道美國機頂盒經常需要24小時開機,成為家用電器的耗電大戶,相當于每年消耗掉兩座核電站的發電量。
不考慮之前的標清機頂盒開支和大量的能源消耗,如果到2020年廣電從普通高清發展到8K超高清,繼續走機頂盒的發展道路,僅僅與機頂盒有關的投資總額大約3000億,平均每年支出約500億,這是有線電視近一年的收入。
因此,單獨依靠壟斷的非市場化的機頂盒發展數字電視是不可行的,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必須首先統一技術標準,讓其適合市場化銷售的各種智能電視和智能終端,而不是僅僅從廣電控制的非市場化發展的機頂盒開始。
如果統一技術標準,實施廣電終端的市場化銷售,是廣電運營商回歸電視服務的本質,而不是依賴壟斷機頂盒的銷售,這等于向產業界敞開了一個3000億元的巨大機頂盒市場。很顯然,當標準開放和統一了之后,市場化會優化資源的有效配置,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將機頂盒功能內嵌到智能電視、個人電腦及平板電腦中,這個巨大的市場對技術創新將產生足夠的推動力,反而幫助廣電終端的產業升級,從而帶動更為巨大的智能終端產業,結果是將廣播電視傳輸通道擴展到各種智能終端,可以避免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隨著有線電視傳播渠道的逐年萎縮降低影響力,保障主流媒體在建立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主導作用。
如今這類技術已經成熟,如果能得到推廣,老百姓將來看數字電視并非一定從廣電高價購買機頂盒,從而甩掉發展業務必須采用機頂盒的歷史包袱。